所謂的盡到孝道,並不是讓父母長輩與取予求,滿足父母的一切才是盡孝。
- O)定時陪伴父母、在父母有難時盡己所能提供幫助、在父母生病時協助父母看醫生或協助父母恢復健康。
- X)無止盡地達成父母的慾望,例如滿足他們的面子、為了他們無止盡的慾望提供時間勞力金錢、要哄到父母開心等等。
沒有好好地、重複地不斷地提醒自己的話,總是會不小心被父母的情緒跟壓迫牽著鼻子走⋯⋯
其實不只針對父母,同樣的道理,對待任何關係似乎都也適用。(對另一半除外,對另一半我認為還有其他部分)
所謂的盡到孝道,並不是讓父母長輩與取予求,滿足父母的一切才是盡孝。
沒有好好地、重複地不斷地提醒自己的話,總是會不小心被父母的情緒跟壓迫牽著鼻子走⋯⋯
其實不只針對父母,同樣的道理,對待任何關係似乎都也適用。(對另一半除外,對另一半我認為還有其他部分)
看完了《緋紅月亮的香氣》,是《透明夜晚的香氣》的續集。
不過看完之後我覺得續集跟我的期待不太一樣。我還是比較喜歡《透明夜晚的香氣》那種細膩的氣氛。
續集比較像是續集主角的個人故事,順便帶出點第一集的角色的後續的感覺。覺得有點可惜,我期待的比較是想延續第一集的日本細膩氣氛的故事。
不過多少可以透過第二集的主角看見第一集的角色的後續發展,也算是給喜歡第一集的讀者的禮物了吧。
我一直都很喜歡那種,可以日常閒話家常、漫無邊際的聊著不是太重要的日常生活瑣事、充滿正能量且溫暖的社交場域。
而最近這段時間,我正好認識了這樣的一個小圈圈。那陣子我真的非常的開心。
但最近不曉得是不是我的錯覺,這個小團體的氣氛正在悄悄的改變。
但其實,有時候我會想,我最近這段時間會這麼想要這樣的一個小團體的原因,是不是因為我的生活圈實在太小了的關係。
另外,先前也看過一本書的書摘,書摘中其實也有提到,人們都喜歡談論自己的事。談論自己的事情會讓自己分泌多巴胺、會讓自己感到愉悅。
所以我又在想,我會喜歡這樣的小團體,是不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呢?我其實沒有什麼可以談論自己的地方。除了這個blog小樹洞、以及我自己的日記、伴侶以外,我沒有什麼可以分享自己的地方。
其實也不只一篇文提到,少分享自己、保持神秘感,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。但人就是會有分享欲。有時候我又會在想,是不是自己的分享欲太過了?
一邊很想說話又一邊覺得,這樣一直說話,我會不會有所謂的「鎂光燈症候群」?
又或許是,HSS型HSP(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)症狀發作?
專門研究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學者崔西‧庫柏(TracyCooper)博士列舉出四個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特徵,分別是「尋求快感」、「追求全新的體驗」、「討厭被壓抑」以及「痛恨無聊」。
這段針對HSS型HSP人的敘述,完完全全就是在說我。
引文來源:
不說話對我來說太無聊了;沒有有趣的、新的體驗,真的太無聊了;沒有我不熟悉但又對我來說有趣的事情可以學習摸索,真的太無聊了。
或許最近我需要再多看一些有關於HSS型HSP相關的書。其實探討HSP的書,仿間蠻多的了。但HSP的書大多都是針對典型HSP(十分內向不太想說話(或不敢說話)的人士)所寫的書。像我這種,雖然內核是需要自我時間充電的內向者,但又喜歡一定程度的外界刺激、喜歡一定程度的嶄新體驗的HSS型HSP,究竟要如何處理與克服自我矛盾的問題?(喜歡有一定的時間可以說話&交流,但只喜歡特定的,溫馨溫暖正能量且可以不受批評、大家可以互相尊重、但又不玻璃心的交流方式)
另外還有一點,就是我想這是書也無法提供給我的,既然確定了我自己喜歡這樣的外在環境,我究竟可以在哪裡找到很多這樣的環境與社交圈?
老實說年輕的時候我一直在尋找能讓自己舒適的社交圈,而且一直希望可以穩定長期且舒適的一直持續交流下去。
但結果就是⋯⋯在人際關係裡受了許多傷。有的是後來小圈圈分崩離析的、有的是小圈圈內開始A不喜歡B、B不喜歡C、D不喜歡這個暗自互相不喜歡的氣氛漸漸淡出,接著ABC也漸漸的淡出的。有的則是大家沒有想要跟彼此交流的需求,漸漸的小團體就自然解散了的。或者是⋯⋯有人討厭我的。
其實這個問題,先前我有好一段時間都不怎麼在意了。覺得就一人樂也未嘗不可。一個人寫著自己喜歡的作品的心得、一個人創作自己喜歡的故事、一個人到處旅遊四處體驗。
但可能……最近不小心嚐到了溫馨愉悅的交流小圈圈的甜頭,而至於在這方面的慾望又漸漸的跑出來了吧。
最近這一兩年比較常接觸的圈子中,有一個最近這半年形成的小圈圈,我稱它為小圈圈A。我一直很害怕跟他們交流&說話,每次說話都要認真的想很久再發話,不然就很怕會不會因為說錯話而引來不好的後果。老實說好一陣子我一直以為是不是我自己的應對方式有問題,需要再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。
一直到最近發生了一些事件,我實在受不了了,決定完全斷開那群小圈圈A,認真的只跟另一個我一直都相處起來比較舒服,也比較要好的小圈圈B的人相處。
同時我也冷靜了幾天,抽離情感,認真的回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
結果小圈圈A,正好跟我最近剛看完的書《敵意語言》的「現實一」的行為相符合。
原來他們是會使用言語暴力,控制不符合他們的期待與想法的人們。
而我好像就不小心墮入了「低自尊的現實二」的狀態裡了。
但很神奇的,為什麼這樣的人們,可以有辦法聚集成一群小圈圈,而和睦相處呢?這我至今還是一直想不透。
相關的文章(其實就是那本書的舊版的介紹)在這裡(請點我)。
新版的書籍《敵意語言》在這裡: